買本日歷 記住日子留下情懷
來源:濰坊晚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0-12-09 09:32:05
說起傳統(tǒng)日歷,過去家家都有,是不可或缺的日用品。但自從智能手機普及后,電子日歷逐漸取代了傳統(tǒng)的掛歷、臺歷,仿佛將它們逼進了歷史角落。如今,2021年的腳步越來越近,市場上是否難尋掛歷、臺歷的身影?如今還會有購買這些東西的消費群體嗎?12月8日,記者來到濰坊商品城,了解日歷市場的改變,傾聽不同年齡段的市民對傳統(tǒng)日歷的情感。
兼具實用性觀賞性日歷商鋪顧客不斷
12月8日,記者來到濰坊商品城,從南側門口一進去,便有幾家傳統(tǒng)日歷銷售商鋪,每家商鋪都懸掛著各式各樣的掛歷,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臺歷,無聲地招攬著顧客。
記者轉了一圈,與想象中冷冷清清的景象不同,幾乎每家店鋪內都有或多或少的顧客在選購掛歷或者臺歷。記者在此觀察了十幾分鐘,顧客絡繹不絕,多數(shù)是上了年紀的市民。
在其中一家商鋪內,幾位老年市民正在選購日歷,店員則忙著給他們介紹不同日歷的特點。老人購買的日歷以掛歷為主,但掛歷的大小、種類、樣式各不相同,價格也不一樣。有些制作精美的掛歷,單從外表幾乎看不出是掛歷,掛在墻上,就如同一件藝術品一樣,一本就賣幾十元錢。也有的掛歷制作簡單,價格也很便宜,每本不到十元錢。
記者拿了一本日歷翻看了一下,這本日歷一頁標注了兩日。日歷上的內容非常豐富,除了日期,還有時令節(jié)氣等。此外,在兩個日期中間,還有一道養(yǎng)生食譜,詳細地介紹了這道菜的用料和制作步驟,實用性較強。
隨后,記者又翻看了多本日歷,每本日歷的內容都非常豐富,不僅有記錄時間的功能,還有多種輔助功能,有的上面還有一些藝術作品,使得這些日歷在具備實用性的同時,觀賞性、趣味性也較強。
少時盼年老來盼團圓掛歷承載著殷切期盼
當天,前來購買傳統(tǒng)日歷的多數(shù)是老年人,而且購買的多數(shù)是掛歷。幾位老人表示,現(xiàn)在去超市很難買到掛歷,即使有,品種也不多,所以他們特意來商品城選購。
家住濰城區(qū)鳶都新城小區(qū)、今年68歲的唐之隆,當天乘坐公交車來到濰坊商品城,就為了購買掛歷。經(jīng)過挑選,他買了一本福字掛歷,僅花了10元錢。他笑著對記者說,對于像他這樣的老人來說,掛歷不需要太花哨,具備基本功能就行。
唐之隆說,現(xiàn)在不少年輕人都不用掛歷,可能還會覺得有些土氣,但對于他這個年紀的老人來說,掛歷代表著一種特殊的感情,幾乎一天都離不了。“我年年元旦前都要特意跑過來買掛歷,買回去就掛在客廳里,雖然和孩子住在一起,但孩子挺尊重我的習慣。”唐之隆說,小時候每天最開心的就是早上醒來撕掉前一天的日歷,盼著快點把厚厚的一本日歷撕完,因為撕完就能過年了。掛歷在他心里,早已凝成了濃濃的年味和殷切的期盼。
如今,唐之隆感覺更離不開掛歷了。“年紀大了記性不好,需要每天看一下日歷,不但能看看這個月有哪些節(jié)氣,這一天需要注意啥,而且還能把一些重要的日子標注一下,防止忘記。”唐之隆笑著說,像生日、節(jié)日等重要日子,他都會標注出來,因為這代表著一家團聚,對他來說,同樣是值得期待的事情。
日歷銷售靠批量訂購品類豐富吸引年輕人
采訪中記者注意到,與掛歷零售的火熱不同,臺歷的零售狀況并不是很理想,前來購買臺歷的市民寥寥無幾。不過,這并不意味著臺歷不如掛歷吃香,而是因為臺歷批量訂制的更多。記者了解到,在這里銷售日歷的商家多是南方人,他們的生意主要以批發(fā)為主。
日歷銷售商張女士介紹,無論是掛歷還是臺歷,多數(shù)是靠批量訂購。不少單位會主動聯(lián)系制作,既能宣傳、展示單位形象,還能作為新年禮物贈送給員工或客戶。而且,臺歷品類涉及百科知識、名人名言、詩詞書畫、健康知識等,實用性和觀賞性較強,對年輕人也挺有吸引力。
家住高新區(qū)東方家園小區(qū)的市民孫妍告訴記者,她雖然年輕,但非常青睞使用臺歷。每年元旦前,她必買的東西就包括臺歷。放在辦公桌上,每翻過一頁,便有新的心情,還可隨手記事,這是電子日歷無論如何都比不了的優(yōu)勢。
家住奎文區(qū)盛世華府小區(qū)的市民韓莉說,她感覺臺歷不單單是記錄時間,還有一定的治愈功能。上高三時,撕臺歷就是她每天的習慣,以倒計時的方式陪她走過了那段最緊張的日子。工作以后,她還是有用臺歷的習慣,每天都會在上面涂涂寫寫,有時是一句鼓勵自己的話,有時是一些突如其來的靈感,有時則會記錄日程安排,她感覺這種方式能讓自己舒緩心情,治愈焦慮。
私人訂制日歷興起推陳出新獲得青睞
前些年傳統(tǒng)日歷銷售火爆,商鋪非常多。近年來,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,電子日歷興起,傳統(tǒng)日歷市場的確出現(xiàn)了大規(guī)模萎縮。濰坊商品城一家銷售日歷的商鋪店主龔女士說,鼎盛時期,商品城內銷售掛歷、臺歷的商鋪有十幾家,生意都非常好,如今僅剩了五六家。
龔女士說,日歷有一定的時間局限,元旦前后銷售最為火爆,能夠一直持續(xù)到春節(jié),春節(jié)過后幾乎就沒人再買了。所以他們店平時以銷售雨具等實用品為主,元旦前兩個月開始,轉為銷售掛歷、臺歷,并承接為單位批量訂制。
盡管銷售規(guī)??s減,但不可否認,日歷如今仍有非常多的忠實顧客,這也是一些商家至今仍堅守傳統(tǒng)日歷市場的最大動力。
近幾年,私人訂制日歷興起,尤其是一些創(chuàng)意新奇、內容精良的時間管理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以及一些有主打內容的日歷。比如說有些日歷以每日書摘為主,設計呈現(xiàn)為簡單易讀的“一問與一讀”形式;有些日歷則是每日一條健康常識,涉及飲食、運動、睡眠、保養(yǎng)等日常生活內容……這些日歷因兼具創(chuàng)意、審美、實用和文化內涵,已成為圖書出版物市場中比較典型的產(chǎn)品。
傳統(tǒng)日歷正通過傳統(tǒng)文化與現(xiàn)代創(chuàng)意包裝的方式,不斷推陳出新,每年給消費者升級體驗,獲得市民青睞,也帶來了商業(yè)價值。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張馳/文 趙春暉/圖
責任編輯:聶臻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