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份平凡的工作,一個平凡的人,山東省濰坊盲童學校教師王金琴憑著用心和堅持,從一名中專畢業(yè)的體育教師,一名普通共產黨員,磨煉成為一個帶領自己的視障學生走向國際賽場、為國爭光的國家隊主教練。
不忘初心,踐行黨員的初心和使命
“作為一名黨員,黨的需要就是我的使命。作為一名黨員教師,視障學生的需要就是我的使命,這也是我的初心”,這是王金琴堅守的信念。34年的特教體育教師,34年的黨齡,20年的門球教練,大家看到的是王金琴收獲的掌聲、榮譽,但在榮譽的背后是無數的汗水、淚水。正是身為黨員的初心和使命,讓王金琴堅持了下來。
1986年王金琴師范畢業(yè),當時她也有很多選擇。畢業(yè)前夕,濰坊盲校校長到王金琴就讀的學校招聘教師,說學校沒有體育老師,但是體育對視障孩子培養(yǎng)自信、強身健體非常重要,孩子們也特別渴望有一名體育教師。王金琴心想,這群素未謀面的視障孩子需要我,就自愿報名來到了濰坊盲校。
剛參加工作,面對著連走路都走不好的視障學生,王金琴曾束手無策??恐啦环艞壍倪M取精神,王金琴戴上眼罩,反復體會視障學生做動作的難點。她用橡皮泥捏制體育動作模型,讓學生通過觸摸建立動作形象;用兩根竹竿前后拉動學生進行齊步走的手腳配合;腳上的兩只鞋也成了示范左右轉法的教具。王金琴把原本很難完成的體育課上得生動有趣、豐富多彩。
師生情深,書寫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
濰坊盲校的學生,大多來自偏僻的農村,家庭貧困,王金琴總是自掏腰包幫助他們購置學習用品和衣物。為了解決門球擊打損傷女孩子胸腹部的問題,王金琴不斷探索試驗,研究縫制了“防球衣”,并獲得國家專利。王金琴超負荷的工作讓她患上了心臟早搏的毛病,發(fā)作頻繁時常常晚上睡不好覺,即使這樣,絲毫沒有動搖她帶領學生在賽場上拼搏為國爭光的決心。
視障學生看不見,訓練比賽時難免受傷,這是讓王老師最煎熬的事情。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訓練期間,來自云南的隊員陳鳳青在晚上模擬比賽訓練時,不慎中指戳到地板上,造成中指和無名指指間撕裂,王金琴日夜守護在醫(yī)院里。在試驗場地時,主力隊員王瑞雪在撲防點球時,不慎摔倒造成肩鎖關節(jié)半脫位。王金琴除了忙著給她理療按摩,又要跑有關部門辦理繁雜的手續(xù),還要訓練和準備比賽,熬得她吃不下睡不著。對王金琴和她的學生們來說,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。
問鼎奧運,讓視障孩子走向國際舞臺
“孩子們身體有缺陷,但是他們的人生同樣可以實現屬于自己的輝煌!”王金琴一直有這樣的一個信念。
受中殘聯推薦,從2005年冬訓開始王金琴擔任了國家女子盲人門球隊教練,于2006年6月帶隊參加了世界盲人門球錦標賽,取得亞軍,這是盲人門球在我國開展十幾年以來取得的最好成績。2008年帶領中國女子盲人門球隊,參加了第十三屆殘奧會,取得亞軍,實現了我國殘奧會歷史上零的突破。2012年9月,王金琴又擔任主教練帶領國家女子盲人門球隊(球隊的六名隊員中,四名是濰坊盲校學生)參加了倫敦殘奧會,再次取得亞軍。
如今,山東省盲人門球訓練基地在濰坊盲校掛牌成立,57歲的王金琴老師又肩負起為全國和山東省選拔、培養(yǎng)盲人門球隊員的重任。作為一名老黨員,她再次勇挑重擔,白天訓練,晚上成為學生的“媽媽”,繼續(xù)做視障孩子的“眼睛”,將光明灑向他們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