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区免费在线观看,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,av网址大全久久久,AV在线9,欧美日韩国产超高清免费看片,伊人色色影院,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四虎电影

?
A+ A-

塔耳堡站:位置絕佳曾出土文物

來源:濰坊晚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3-03-12 16:44:43

鄧共盉(資料圖片)

塔耳堡站

  塔耳堡站站名或為音譯,地理位置極佳,這里曾出土過商代青銅器鄧共盉。這里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,塔耳堡站南邊的高陽村西漢時為膠陽侯國,此處多封侯?,F(xiàn)高陽村曾發(fā)現(xiàn)漢代的磚瓦殘片。高陽村再往南,即是方戈莊——岳飛之子岳霖的后代在此建立村莊,繁衍生息。到了近代,塔耳堡站及其周邊仍為兵家必爭之地。

  車站名或為音譯 出土商代青銅器

  塔耳堡站位于昌邑,站名也是火車站帶來的,因其周邊原沒有這一村名。有人思量,此名或為德國人的音譯名。1902年建成通車的塔耳堡站,有立興棧、隆興棧、利增祥煤場等商號。車站東為朱陽,南為高陽,出車站1公里就是鳳凰山,山兩側(cè)各有山東、山西村。山上原有廟宇,后因戰(zhàn)亂被毀。

  塔耳堡站正南方是鳳凰山,鳳凰山北有鳳凰屯,正是鳳凰頭,東北角有黃瑞埠,是鳳凰翅膀,車站正騎在鳳凰身上,看來,當年建站人員也是精心選址的。塔耳堡站建得非常氣派,十字脊、老虎窗,面對鐵路東西走向五間房,后面建有附房,窗下植有草坪,草坪上種著冬青。站舍東山窗上有圓形浮雕,巨石橫梁造型。站名書于兩側(cè)窗中間。

  如今,塔耳堡站日德建筑遺存幾乎不見,只一處德建房深處車站建筑群中。如今亦需要保護。

  塔耳堡站的故事亦多。

  1992年,塔耳堡周邊的村子出義務工,所謂義務工就是鄉(xiāng)鎮(zhèn)組織的公益勞動,勞動者無報酬。這天,村民們出義務工,打算在塔耳堡站家屬院東側(cè)挖一條排水溝,一行人一字排開,山西村村民孫仁龍只挖了兩锨土就挖到一個金屬物件,金光閃閃,且器形美麗,上有銘文,誰也不知這是啥東西,見其上有鎏金,知是一件寶貝?;疖囌拘旖鹈鞯母赣H有一本厚厚的康熙字典,孫仁龍找到徐金明師傅借來,一張圖一張圖對照著看。真讓他找到了,圖上畫的,正是他挖到的寶貝。這東西原來叫盉(hé),是商代的銅器。

  消息長了翅膀,各路文物販子紛紛登門,有人出到了20萬元。1992年的20萬元,大概可以買一輛普通桑塔納轎車。如今,這件商代出土的青銅器被擺放在昌邑博物館內(nèi),為孫仁龍捐獻。

  鄧共盉證明昌邑南境曾存鄧國族裔

  這件商代青銅器名為鄧共盉。盉是中國古代盛酒器,用水來調(diào)和酒味的濃淡。盉的形狀較多,一般是圓口,深腹,有蓋,前有流,后有鋬(pàn),下有三足或四足,蓋和鋬之間有鏈連接。青銅盉最早出現(xiàn)于二里頭文化時期(即夏文化),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,流行到春秋戰(zhàn)國。中國古代青銅器從商代晚期開始,造型敦厚凝重,裝飾繁復,圖紋威嚴神秘,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變化。隨著王權(quán)衰落,禮崩樂壞,青銅禮器中逐漸透出一些令人輕松的氣息,舊有的神秘、莊重與沉悶漸漸隱去,而新的有創(chuàng)意的造型和紋飾,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。塔耳堡出土的盉,圓口侈沿,鼓腹,無蓋,束頸。腹、頸部飾饕餮云雷紋,一側(cè)有鋬。鋬上有橋型鈕,位于正中。前有管狀流斜置上腹部。頸部飾三組夔鳳紋,共六個單元,每組兩兩相對,四周有弦紋作框欄,檔微內(nèi)收。三實足,高9厘米。腹部為象首的變形紋飾,高額、豐耳、碩眉、橢圓目,方潤口,取仿大象,象鼻卷舒傾垂觸地,塑為銅盉的三足,鋬部腹面直書陰文篆字“鄧共尊彝”四個字。

  “鄧共尊彝”是什么意思?在古代,“登”通“鄧”,而根據(jù)商代銅器銘文釋讀的一般規(guī)則,第一個字往往代表諸侯國名,即鄧國;第二個字是墓主人的名字,也就是此處埋葬的是一位叫“共”的人;后面的文字表明陪葬物品的名稱,“彝”,酒器,現(xiàn)泛指祭器。因此,銘文所表達的完整意思應該是:鄧國一位叫共的逝者所用的酒器。

  據(jù)統(tǒng)計,以往出土的帶銘文商周鄧國青銅器共十四五件,大部分分布于陜西、河南、湖北三省。而鄧共盉為什么會在昌邑出土?原來,商周時期,國族遷徙十分頻繁。王獻唐著《炎黃氏族文化考》認為,位于今湖北襄陽縣北之鄧城、位于今山東兗州一帶的春秋時期魯國之鄧邑、位于今河南孟縣西南的戰(zhàn)國時期魏國之鄧邑,均因鄧國族裔遷居而得名。由此可推知,昌邑出土的這件鄧共盉證明,昌邑南境也曾存在著一支鄧國族裔,這一下子就將鄧國的活動區(qū)域擴展到山東半島。

  發(fā)現(xiàn)漢代磚瓦殘片 曾為兵家必爭之地

  塔耳堡火車站南的高陽村西漢時為膠陽侯國,據(jù)《萊州府志》載:“高陽城,高密西北三十里,漢置縣,成帝封淮陽王孫并為高陽侯。”這里的“淮陽王孫并”應解答為“淮陽憲王之孫并(即一同)封為高陽侯”就可通了,史料里只記載了這么多,高陽侯冢已經(jīng)夷為平地,此墓也沒有挖掘,至于墓內(nèi)隨葬物,不可考。不知在此周圍為何有這么多封侯,例如昌邑侯,就是著名的?;韬?,封于昌邑。高陽往南40公里,有頃王,封高密國,相傳系西漢劉章之墓。又至膠陽侯國,漢平帝時封國。漢平帝元始元年(公元1年),封高密頃王劉章子劉憑為膠陽侯。置膠陽侯國,國都在今昌邑市高陽村。公元8年,王莽廢膠陽侯國。有沖突的是,這里面不稱高陽侯,而是稱為膠陽侯,膠陽侯與高陽侯竟同封于高陽?可能有一處是錯誤的。

  《水經(jīng)》注:“膠水北逕膠陽東,晏謨伏琛并謂之東亭。自亭結(jié)路,南通夷安。”又云:“張奴水發(fā)夷安東南阜下西北,流歷膠陽縣注入膠水之左,東北為澤水,潴百許里謂之夷安潭。”《高陽志》記載:“大業(yè)末廢。”該城遺址南北長450余米,東西寬300余米,現(xiàn)高陽村坐落其上,在該地發(fā)現(xiàn)漢代的磚瓦殘片。成帝即劉驁,字太孫,西漢皇帝,漢元帝劉奭(shì)之子。成帝愛讀經(jīng)書,喜歡文辭,寬博謹慎。成帝即位后,沉湎酒色,荒于政事,各地相繼暴發(fā)農(nóng)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。同時任由外戚專政,朝廷大政為太后王政君一族把持,埋下了王莽篡漢的禍根。劉縯,即是高陽侯。西漢淮陽憲王劉欽之孫,淮陽王劉玄之子。劉玄去世后,劉縯繼承淮陽王位。到王莽篡漢時,王位被廢除,其后事跡不詳。綏和二年(前7年)成帝去世,終年44歲,廟號統(tǒng)宗,謚號孝成皇帝,葬于延陵。

  高陽再往南,即是方戈莊——岳飛之子岳霖的后代在此建立村莊,繁衍生息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。但是,一直到1945年12月7日,駐守在塔耳堡站的日軍仍有60多人拒不投降。膠東區(qū)一個營和昌南縣軍民一起,激戰(zhàn)一個多小時,駐扎火車站的日軍被全部殲滅。1946年2月,國民黨軍隊3000余人包圍了駐塔耳堡山西村膠東軍區(qū)的一個連,戰(zhàn)士們奮起反擊,激戰(zhàn)一下午,直到膠東軍區(qū)增援部隊趕到,國民黨軍方撤退。

  以此地為拉鋸戰(zhàn)的爭取點,地處交通要道,有鳳凰山為屏,退可守,進可攻,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之一。

責任編輯:龐珂

數(shù)字報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