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濰坊晚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7-16 16:37:38
在濰坊揚琴界,“80后”魏珊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演奏家,她自幼學琴,出身科班,30多年深耕揚琴領域,以飽滿的熱情和精湛的技藝贏得掌聲無數。她一直堅守在揚琴演奏領域,在弘揚傳統(tǒng)文化的同時,嘗試以表演為主的新民樂演奏形式。
生于呂劇世家
六歲開始學琴
魏珊的母親康寶華是濰坊市原呂劇團(現濰坊市藝術劇院有限公司,下同)《李二嫂改嫁》《李二嫂后傳》的第二代傳承者,也是名滿齊魯的優(yōu)秀呂劇演員。在家唱,在外唱,深愛呂劇的媽媽給孩子們也種下藝術的種子。
“我二姐和二姐夫都是山東省呂劇院的優(yōu)秀戲曲演員,我是6歲開始學的揚琴。”魏珊說,“揚琴素來是戲曲伴奏‘四大件’之一,媽媽很想讓我學學試試,便在我6歲那年找了一個啟蒙老師。一段時間之后,媽媽發(fā)現我學琴‘很入門’,于是帶我去濟南,找當時揚琴界很有名的常宗汶教授學琴。”
魏珊記得,那時,小小的她跟著母親,每周坐火車去一趟濟南,無論酷暑寒冬。
初學揚琴的枯燥是外人無法想象的,魏珊一度想要放棄:“那個年代的人非常注重基本功,老師要求特別嚴格,前三個月都沒讓我碰琴,每次上課只練手腕、胳膊……”是母親的督促和鼓勵,才讓魏珊堅持下去,也正是有了前期的“耗時費力”,才有了后面的“毫不費力”——得益于扎實的基本功,魏珊在演奏時自然放松,靈活翻轉,即使剛拿過來陌生的曲子,熟悉一下也能立馬上手,流暢自如。
后來,魏珊報考了常宗汶所在的山東藝術學院,繼續(xù)專業(yè)學習揚琴。在學校期間,魏珊因為出色的表現,經常參加校內外各種演出。
從事戲曲伴奏
以母親為榜樣
畢業(yè)后,魏珊分配到濰坊市原呂劇團,從事戲曲伴奏。根據工作需要,魏珊時有伴奏,時有獨奏,經常忙得腳不沾地。
“我們的演出有上午場加下午場,還有下午場加晚上場,白天排練晚上演出是常態(tài),很多時候是白加黑連軸轉。”魏珊說,尤其是排大戲時,需要全體演員、演奏員的配合,需要傾注格外多的精力。在《李二嫂改嫁》《李二嫂后傳》等呂劇劇目,及去年以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楊守偉為原型的《大愛媽媽》中,魏珊都以戲曲伴奏者的身份登上舞臺。
魏珊與母親康寶華在戲曲上的情分自然繞不過“李二嫂”?!独疃└募蕖肥菂蝿≈械睦锍瘫阶髌罚瑒≈幸幌盗腥宋镄蜗笊鷦吁r活、各具特色,成為不少觀眾的年代記憶。它的音樂更是觸動心弦,讓人欲罷不能,戲迷們都能隨口哼上兩句。母親演了一輩子“李二嫂”,魏珊多次隨團演出《李二嫂改嫁》《李二嫂后傳》,雖然她參加工作時母親快退休了,母女倆沒能登臺合作,但母親經常給她講解劇中人物的一些情緒,幫助魏珊塑造更加鮮明豐滿的音樂形象,同時增強演奏的藝術感染力。
“媽媽給我的指導太多了,她是我課堂之外最重要的老師。”魏珊說,當年她參加首屆全省呂劇音樂創(chuàng)作培訓班,完成全部規(guī)定課程的學習后,老師會給每一名學生發(fā)一個小劇本,讓大家根據劇本創(chuàng)編曲譜,以此作為結業(yè)考試。拿到劇本后,母親很自然地哼出旋律,魏珊根據母親哼的調子,順利寫出曲譜。母女倆的通力合作得到著名呂劇作曲家欒勝利的盛贊,魏珊對母親的膜拜也更加一籌?,F在,80多歲的康寶華依然每天聽戲、看戲,熱情絲毫不減當年。
除了日常演出,魏珊還把每一次參賽當作歷練與提升的機會,有比賽就積極參加:2006年榮獲中國戲劇紅梅大賽器樂揚琴演奏一等獎,2014年榮獲中國戲劇紅梅大賽器樂揚琴演奏二等獎,2023年榮獲第九屆山東省戲劇紅梅大賽器樂揚琴演奏一等獎……與揚琴相伴30多年,她享受的不是盛譽加身,而是在琴聲中傳遞音樂世界的真善美。在濰坊,她知道的幾位揚琴演奏家都轉行了,目前堅守在這個領域里的只有她了,她希望自己能像母親一樣,在專屬的領域里用心、用情、努力、專注,并有所建樹。
創(chuàng)新表演形式
贏得觀眾贊揚
上學時,除了揚琴,魏珊還選修了鋼琴課,后來因為業(yè)余愛好,她又自學了古箏。“我們家樂器比較多,6歲的女兒見我朋友彈琵琶,一下子愛上了,最近又買了個小琵琶。”在魏珊看來,樂器是相通的,都是對思想、情緒、感受的表達。
近幾年,魏珊開始嘗試以表演為主的新民樂演奏形式,站立式的快節(jié)奏表演往往一下子點燃現場氣氛,給觀眾帶來參與性極強的互動體驗。魏珊說,揚琴音域寬廣,包容性很強,連《茉莉花》這種溫柔的曲子都可以改成快節(jié)奏版本。在濰坊的舞臺上,魏珊是第一批新民樂演奏者,她和伙伴們一起將現代流行音樂的元素加入古典民樂,讓人耳目一新。
“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,森林它一叢叢,我找不到他的行蹤,只聽到那南屏鐘,南屏晚鐘,隨風飄送……”6月30日晚7時30分許,在濰城區(qū)第十四屆社區(qū)文化節(jié)暨“四季村晚”軍埠口開幕式上,魏珊的揚琴獨奏《南屏晚鐘》催醒許多人的相思夢。手持琴竹的她站上舞臺,神采飛揚,身體隨節(jié)奏律動,或輕微點頭,或單腳點地,曲中有畫,清新優(yōu)雅,令人仿若身臨其境……《賽馬》則以鏗鏘之勢演繹出歡騰熱烈的草原賽馬場景,充分展現了揚琴兼具悠久歷史氣息與鮮活生命力的藝術特色。
“太好聽了,實在是精彩極了。”演奏結束后,立馬有觀眾跑到后臺,對魏珊豎起大拇指。每年這個季節(jié),都是魏珊最忙的時候,各種文藝匯演、公益下鄉(xiāng)活動排得滿滿當當。很多演出是在農村,場地條件有限,候場的時候只能站著,夏天蚊子也多,對于這些,魏珊沒有絲毫抱怨,每到一處,她都用飽滿的熱情、精湛的技藝贏得喝彩一片、掌聲雷動。
業(yè)余時間,魏珊一直以弘揚傳統(tǒng)文化為己任,積極推動揚琴教育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每每看到手把手帶出的學生以揚琴特長或者揚琴專業(yè)考入心儀的大學,她都覺得,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,于自己、于學生,皆是如此。
文/圖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陸菁菁
責任編輯:邢敏
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站備案號:魯ICP備10207392號-1 魯公網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:37120180034
新聞熱線:0536-8196500 廣告熱線:0536-8196033 郵箱:newswf@126.com 濰坊國際風箏會
版權所有:濰坊日報社(濰坊報業(yè)集團) 濰坊新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? 2007-2021 網絡內容從業(yè)人員違法違規(guī)行為舉報 “涉互聯網算法推薦”專項舉報渠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