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大車子的莊稼漢。
那時的兒童時代游戲不少,花樣繁多。玩冰轱輪、打瓦等,場面熱鬧。這些游戲鍛煉得孩子們更機(jī)敏、靈活,賦予了孩子冒險精神。大人們推大車子十分講究技巧,還得有力氣,孩子們有樣學(xué)樣,便有了“推大車子”的游戲,自制游戲工具,四個孩子輪流玩,在游戲中模仿大人推大車時的口令。
兒童游戲花樣繁多
組隊(duì)玩耍得到鍛煉
兒童時代的游戲多姿多彩,花樣繁多。校園里那棵老槐樹下,孩子們就玩了不少游戲,如彈玻璃球、踢沙袋、藏貓貓、砍扁豆豆、跳房、趕球,跳繩等。藏露棍——每人弄一根槐樹枝,藏在樹周圍,如果找到了,那樹枝上有幾片樹葉就在背上捶打幾下。下雪后也有打雪仗的、滾雪球的、堆雪人的……熱鬧非常,有時候也玩老鷹抓小雞等。
冬天小伙伴們一起去拾糞,可以玩冰轱輪,兩個人用糞叉子在灣里鏟個冰轱輪,在轱輪兩邊用繩子串起來,背著糞籃子,兩人一起推轱輪,比誰的轱輪大、誰跑得快,常常玩得滿頭大汗。
晚上做完作業(yè)或者放假期間,孩子們會在土堆上玩占山為王,游戲分兩組人馬,土堆上邊的人喊著:“雉雞翎,耍貓熊。貓熊開,把你的隊(duì)伍發(fā)過來!”你攻我守,搶占制高點(diǎn)為勝。
打瓦的游戲用具是片狀石頭或磚塊,打王八坐官兒,角色有大王、保紳衙役、牛子以及大王、保紳的座——供他們坐著執(zhí)政,有時挨打的牛子也設(shè)座。每個職位都有一塊立著的石頭,叫支頭,每人拿一片石頭,平甩出去打倒支頭。支頭是立起來的,比如一塊磚立起來,各種角色分前后排列,越是權(quán)力大的支頭距離越遠(yuǎn),打倒的難度就大。人人都想打倒大王或保紳,若想打這些官的支頭,卻不小心打了官座的支頭,那出擊者就要當(dāng)座,和牛子座一樣,趴在地上讓大王或保紳坐著發(fā)號施令,衙役前邊有一個支頭是挨打的,叫牛子,是都不愿碰到的倒霉支頭,如果別人把好的職位都打光,那留給最后的人就是牛子和牛子座。打了座的人就得趴在地上讓人坐。大王一說“開打”,兩個衙役便打一會兒,捶打牛子的脊梁。若是人多,就設(shè)置雙層衙,前兩個衙役先打,打一會兒,大王就會說“拉過來”,這時就由后邊兩個衙役拉過來捶打,大王說“拉過去”,后邊兩個衙役又把牛子推到前邊,讓前邊兩個衙役繼續(xù)捶打,看差不多了,大王就跟兩個保紳商量:“怎么樣?饒了他吧?”保紳同意就說聲“好”,再玩下一輪。在游戲中,孩子們明白有權(quán)不可濫用,當(dāng)了大王有打人的權(quán)力,如果你不輕易饒人,下一輪別人也不輕饒你。下一輪最底層的牛子可優(yōu)先出擊,可以先打官座的支頭。打不著才輪到后邊的人。從低等往高等排,機(jī)會均等,等級森嚴(yán),公平合理。
這些游戲充滿了機(jī)敏、靈活、冒險精神和智慧。棋類游戲就更多了,五杠、四蹦、下三、堵癟屎牛等等,有20余種。這是祖宗的創(chuàng)造,是留給孩子們珍貴的禮物。
拉大車子考驗(yàn)體力 孩子游戲里學(xué)口令
在諸城,曾經(jīng)世世代代使用過大車子這種運(yùn)輸工具,也叫二把手車,條件好的家庭都有。使用范圍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,但在濰坊、臨沂地區(qū)使用很普遍。
我們的先人靠大車子替代了背扛、肩抬等效率低下的勞作,為生活提供了方便。據(jù)老人們講,大車子使用到1966年,到1967就沒有了,被兩輪的地排車替代。至今,農(nóng)村的生產(chǎn)工具有的可以找到,如耕地的犁、打水的轆轤……但大車子難找,重要原因是這種大型農(nóng)具在成立合作社時全部歸了生產(chǎn)隊(duì),后來不用了,隊(duì)里都不留了,個人沒權(quán)收藏,也就無法保存。
大車子由前后兩人推,前頭用?;蝌呑永幸蝗藥挖s牲口,兩人推車子,缺一不可。
大車子在農(nóng)村用途很廣,可以在頂上安上棚子或罩上席子,做娶親、迎送客人的轎車;農(nóng)用時,送糞肥用秫秸薄帳子鋪在兩邊,裝滿后再搭上帳子,防止漏糞;推秫秸時,裝車后呈八字型,直達(dá)到后車把后頭。最難推的是麥子,一是裝得太高,不易掌握平衡;二是后面推車的人只能從車中間的大轱輪縫隙中看到一點(diǎn)路,這種車,前邊的推車人叫前車戶,后邊叫后車戶。
推前車戶的人要會喊口令,必須講清楚車前面的地形,以便讓后車戶及時把握,根據(jù)情況靈活處理。比如,遇到下坡,左邊偏低就喊“下崖古,慢大溜兒,里腳里坡。留著、留著……”后車戶一邊應(yīng)著,一邊用勁撐著套在兩只手腕上的“粘住”套扣,兩根“粘住”就會從兩邊夾住車輪,達(dá)到剎車的目的,同時根據(jù)前車戶的提示,注意左腳下的地形。“粘住”是兩根插在大車輪的兩邊的木柄,前方后圓,靠后的一頭用繩子掛在兩只舊鞋上,套在后車戶的手腕上,需要剎車時,兩腕用力往外撐,粘住就會夾緊車輪以減速。
如果前邊有片淤泥,車輪會陷進(jìn)泥里,或者走溝底,兩條腿伸不直,前車戶就事先喊:“兩蜷腿喲。”后邊的人就“啊啊”地答應(yīng)著,一唱一合,像號子。麥車垛得高的時候,前車戶要高聲喊,否則后邊的人隔著麥車聽不見口令,會出麻煩的。有的小路兩邊是小溝,中間成魚脊?fàn)?,前車戶就喊?ldquo;單挑!”提醒后車戶兒別失了腳。
推大車子要有襻,套在脖子上承擔(dān)車的重量,對于人的脖子來說,有時是超負(fù)荷的。特別是后車戶,重量太大,每個村都會見到脖子后鼓起一個饅頭狀肉瘤的人,這都是被襻壓的,叫“襻疙瘩”。他們是出過大力的人,那是苦累辛酸的證明。莊戶人驕傲的資本不多,能推大車子是一種榮耀,人們還常以不能推大車子為恥,常說:“‘創(chuàng)’不上支襻還算個男子漢?”
從推大車子這一農(nóng)活里衍生出一種游戲,也叫“推大車子”。筆者與小伙伴們到嶺上割草時,順便到嶺溝里割一些葛藤,回家擰了做成拉繩(秋后也用地瓜秧子做)。前邊一人把拉繩套在脖子上用兩肩拉,當(dāng)“牛”或“大騾子”,后邊兩人背對背挎起胳膊,把拉繩掛在后頭的“車戶”腰間,這樣一套“大車”的規(guī)模就全了。前邊幫牛的拿樹條子幫拉車的趕“騾子”,嘴里不時地喊著:“駕,咿,唔嚎唔嚎……”當(dāng)“騾子”的人就使勁拉,后頭兩個駕車的人根據(jù)地形一呼一應(yīng)地喊著:“下崖古,慢大溜……”“留著、留著噢……”一輛車四個人玩,有時組合幾輛,拉車、推車、幫牛的角色輪換著玩兒,在月色好的晚上常常玩出一身汗,盡興方罷。
這種游戲不知傳了多少代,筆者這一代雖然學(xué)會了推大車子的一套口令,但到了能推車的年齡,大車子已退出了歷史舞臺。時代已與那種沉重的體力勞動告別了,游戲也就失傳了。
本期圖片由馬新義提供(署名除外)
責(zé)任編輯:邢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