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,動人心者莫貴于行。退伍軍人黃顯萬是濰坊市軍隊離退休干部服務中心的一名軍休干部,從參軍入伍起他就將奉獻精神融入血液,退伍后他始終不忘初心,用實際行動為黨分憂、為國奉獻、為民服務,書寫了忠誠、奮斗、奉獻的答卷。
黃顯萬(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)
1957年夏天,松花江暴發(fā)了特大洪災,黃顯萬所在的部隊承擔了抗洪救災的緊急任務。當時年僅20歲的黃顯萬義無反顧地沖上了救災前線,頂著高燒和戰(zhàn)友們并肩作戰(zhàn)。
20世紀70年代,黃顯萬把自己的工資補貼全部拿出來資助困難戰(zhàn)士和社會弱勢群體,一家七口人僅靠黃顯萬妻子每月45元的工資維持生計。黃顯萬一件衣服補丁疊補丁,一床棉被縫了又縫,清貧的生活絲毫沒有動搖他的奉獻之心。他說:“黨和國家把我培養(yǎng)成一名干部,我做再多工作也無法回報黨和國家的恩情。”黃顯萬從軍期間,榮立二等功3次、三等功8次,其他各種表彰獎勵數(shù)十次,榮獲“五好軍官”“愛兵模范”“活雷鋒”“學雷鋒標兵”“雷鋒式干部”等榮譽稱號十余個。
1993年,黃顯萬退休后定居濰坊,夫妻倆用工資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(yè),一堅持就是25年,甚至都已記不清幫助過多少人。黃顯萬笑著告訴記者:“我每次去寄助學款時,都會寫一個假名字,但去的次數(shù)多了,郵局的人也都認識我了。”黃顯萬表示,要把金錢給最需要的人,用到最需要的地方,這樣才能發(fā)揮它的價值。
幾年前,黃顯萬在火車站附近遛彎時注意到,拎著行李上下車的老年人步履蹣跚,過路口時十分危險。已經(jīng)七十多歲的黃顯萬,當即就去買了一輛三輪車,起名“永義車”,到火車站免費接送老年旅客,風雨無阻。“幫助群眾解決困難,守護群眾的安危冷暖,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。我會把群眾當‘家人’,把群眾的事當‘家事’,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初心和退役軍人的錚錚誓言。”黃顯萬表示。
2018年8月,受臺風影響,濰坊發(fā)生洪澇災害??吹綀蟮篮螅S顯萬的心被揪緊了,當時81歲的他,獨自騎行5公里,把1萬元交到了濰坊市慈善總會。和以前的捐款一樣,這次他也提出了要求:不寫真實姓名。除此之外,他和妻子每周還會抽出一天時間,買上水果蔬菜、糧油米面等物資,去市兒童福利院和社區(qū)敬老院看望孩子和老人。
風清則氣正,氣正則心齊,心齊則事成。從一腔熱血、保家衛(wèi)國的士兵,到古道熱腸、受人尊敬的“老雷鋒”,黃顯萬以真誠奉獻,奏響了自己的人生最強音,更為社會譜寫了一曲奮進之歌。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宋玉璐 見習記者:李淑蒙/文
責任編輯:陳曉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