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“傳承老手藝,帶動更多父老鄉(xiāng)親富起來,是我的初衷和努力的方向。”臨朐縣冶源街道平安峪村40歲的劉岳清是臨朐縣手工箅子非遺項目傳承人。近年來,他在傳承傳統手工藝的同時,免費為當地婦女和殘疾人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,帶動更多人走上致富路。
劉岳清在制作水餃箅子。
成立家庭農場傳承老手藝
“你看,這是我們剛剛為客戶加工好的水餃箅子,接著就包裝好發(fā)走。”6月22日上午,記者來到劉岳清家中看到,這里到處是高粱稈加工成的水餃箅子、箅子鐘表、八角箅等。
“從小看著父輩做手工箅子,慢慢就學會了基本的制作方法。后來,自己嘗試著去做,一開始做出來的模樣都不怎么好看,我一次次地改進,最后終于做出了合格的箅子。”說著,劉岳清手中的高粱稈隨著手指上下翻動,一個水餃箅子很快就成型了。
2006年,劉岳清在工廠打工時,不慎造成右手二級殘疾,失去勞動能力。出院后,他開始了漫長的恢復鍛煉期,靠著毅力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期。后來,他到一家福利企業(yè)從事輕便工作,白天上班,晚上賣玩具、手工藝品,用自己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擔。
幾年的打工生活,磨煉了劉岳清的意志,讓他有了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的想法:將老一輩手工制作箅子的技藝傳承下去。他把想法告訴了家人,家人的支持讓他堅定了傳承手工箅子的信心。“老一輩的手藝不能失傳,我不僅要傳承下去,更要將這門手藝越做越好。”劉岳清告訴記者,2020年,他成立臨朐縣泰灃家庭農場,主要從事箅子制作加工和農產品的種植、銷售,帶動鄉(xiāng)親父老一起致富。如今,劉岳清制作的手工箅子有水餃箅子、元寶箅子、蓋墊、箅子鐘表等近30個品類。
劉岳清創(chuàng)新制作的箅子鐘表
讓老手藝融入現代生活
在劉岳清家中,一款箅子鐘表擺在架子上,格外吸引眼球。“這款箅子鐘表,我研究了很長時間。當時就想著能不能設計一款鐘表,既有老手藝,又貼近人們的生活,加上金色的時間數字、黑色的時針和分針、紅色的秒針。一做出來,就有很多顧客喜歡,希望訂購。”劉岳清說,只有不斷創(chuàng)新,融入時尚流行元素,才能讓老手藝煥發(fā)新光彩。
聊起手工箅子的制作過程,劉岳清說,制作工藝的核心是選取靠近高粱穗、粗細一致、顏色相同的上等高粱稈制作,編織時要有力度,防止高粱稈來回活動,編織完成后還要進行打磨、修理等。
作為手藝人,就要有一顆匠心。一個完美的手工箅子要經過挑、選、擦、勒、切、編、修、打磨等步驟,每個步驟都要精益求精,不然制作出的箅子就會有瑕疵。
加工好的各種手工箅子產品
以傳統手工藝賦能鄉(xiāng)村振興
劉岳清心中一直有一個心愿,那就是讓更多人在家門口靠手藝富起來。
“現在農閑的時候,我會給鄉(xiāng)鄰們放手工活,讓他們拿回家加工,多一份收入。”劉岳清說,為了讓更多人掌握手工箅子的手藝,他還為婦女和殘疾人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和培訓。目前,已經有20多名村民跟著他學習手工箅子制作。
借助“互聯網+”拓寬銷路,打響知名度。“這幾年,我也試著借助開通直播,讓人們近距離了解我們的傳統手藝和手工箅子的制作過程,讓更多人喜愛上我們的產品。”劉岳清說,如今,搭上電商的快車,他們的手工箅子產品銷往全國各地。
聊起未來的打算,劉岳清說,他想打造一處特色農產品展廳,到時候將父老鄉(xiāng)親的農產品、手工制品等都放到展廳展銷,同時將農場繼續(xù)做大,串起一、二、三產業(yè)融合發(fā)展鏈,帶動更多父老鄉(xiāng)親富起來,日子美起來。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 劉曉杰/文圖
責任編輯:平小娜